提示

你是否要取消绑定(第三方名字)账号?

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,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
确认 取消
将该作品添加到专辑时,将从我的主页中隐藏
取消 确认

专访 《流浪地球》视效团队MORE:别再说国产片都是5毛特效了!

2019-03-06 14:53 发布 后期 - 特效

1551939459595630.png

虽然春节档已经远去,但《流浪地球》这部电影成为了影视圈持续至今的热议话题,该片凭借好口碑,最终票房已高达45.58亿,豆瓣评分7.9。这部电影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2019年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关键词,也成为了中国科幻片的未来风向标。




这部被称为“国产首部硬科幻”的影片,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,影视行业冬天的一针强心剂。平日习惯于吐槽中国电影“5毛”特效的观众终于等来了这部抚慰人心,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。

未来,太阳急速老化,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,前往4.2光年外的比邻星。中国人的解决方案是制造上万台行星发动机,把地球推走。


《流浪地球》有75%的特效由国内团队完成,MORE VFX是国内的主要制作团队之一,负责CG大视效类的制作。(详情见MORE的新片场主页:@MOREVFX墨


MORE VFX公司前台


MORE VFX公司展台


《流浪地球》片尾MOREVFX工作人员表


这家国内顶级的视效公司曾制作《西游记女儿国》《羞羞的铁拳》《悟空传》《记忆大师》,有北京、成都两个基地。


MORE VFX参与制作的影片

厂长放弃了春节假期用来睡觉的一天,特意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区七棵树创意园的MORE VFX,采访了三位参与《流浪地球》项目的负责人。


于淑

MORE VFX 高级视效制片人

2009年进入电影行业,从业多年来,参与了《流浪地球》《悟空传》《年兽大作战》等近二十部不同风格的、国内一线电影的视效制片工作,具有非常丰富的项目制片和团队管理经验。


刘汉隆

MORE VFX CG总监

2010年以特效师的身份参加工作,拥有多年的项目管理和制作经验,热衷于技术研究,现就职MOREVFX担任CG总监,解决项目中复杂的技术难题。


魏玉青

MORE VFX 制片统筹

自09年大学毕业进入影视行业,参与了较多动画和影视后期的项目,在MORE VFX主要参与了电影《流浪地球》《西游记女儿国》《悟空传》《羞羞的铁拳》等多种风格、类型影片的视效制片工作,热衷于电影事业,对行业充满热情并且始终保有敬畏心。




2000多个特效镜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


MORE VFX负责的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数字特效 VFX)即电影视效部分。《流浪地球》的视效走的是苏联式重工业美学风格,且与中国特色结合相当完美,有地下城的春节朋克场景、被灾难毁灭的中国地标性建筑,与以往好莱坞科幻元素完全不一样。



刚接手《流浪地球》项目时,MORE团队高级视效制片人于淑说坦言其中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。


“一开始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,我觉得太难了。这么多家一起做,最后能否在品质上达成统一是很难的。这种特效项目,不论对于导演、视效总监、美术团队、硬件设备的要求都很高。但凡哪一个环节没有考虑到或者配合的不好,都会影响影片的品质。



CG总监刘汉隆则认为参与《流浪地球》制作需克服的难点有二:


“一个是量大,它不像仙侠类电影发个剑气就行了。拍摄基本是演员在绿背前,特效要补的东西非常多,有2000多个特效镜头制作。CG内容多了就带了渲染的压力,这方面需要优化和时间处理。”




MORE团队工作ing→滑一下→



“另一个难点在于《流浪地球》的想象力比较超前,导演称之为‘视觉奇观’,比如万座行星发动机、喷射好几万米的火焰,这些是找不到参考的,需要和美术团队、导演反复沟通。要是从纯物理的角度去考虑,做出来并不好看,必须看上去真实同时画面又好看。



通过与导演、美术团队一版一版的商讨,《流浪地球》才呈现出最终的视觉奇观。刘汉隆表示,从从业者的角度看,片子的上限和下限都守住了,“上限足够高、下线不能太差。”




从97秒长镜头到大量细节处理


厂长观影时看到了这处令人叹为观止的长镜头:画面从行驶中的运载车车轮的局部拉倒矿区全景,拉倒引擎腿的局部、引擎的全景,再到地球、宇宙。


长镜头GIF


制片统筹魏玉青表示,这条97秒的长镜头总共2300帧,过了48版。


整个资产量很庞大,有千亿面的渲染量。包括几百台车、几万个路面设施、一亿多个小石子,场景组装复杂。我们先从一个比较LOW的环境里来判断我们这个相机是否做的正确、整个环境搭建是不是导演想要的,用单帧的渲染图跟导演碰,单帧的渲染时间在10到20个小时。”



大量的细节处理是片子品质的关键,有些甚至是观众注意不到的,比如片子中人们到地面后佩戴的头盔






CG总监刘汉隆说:“有的好莱坞的片子拍摄的时候是不戴头盔的,用纯CG制作。由于《流浪地球》拍摄现场有很多风雪,怕风雪灌到衣服里,因此决定戴头盔拍摄。头盔就会有反射、折射,演员拍摄时后面本来是绿布,怎么把绿布换成环境呢?需要进行大量匹配,把头盔在后期跟踪出来,渲染出光线的折射扭曲,再把背景合上。



于淑表示:“我们在初稿的基础上加了大量的细节处理,比如引擎腿的支架,开始设计是时候是由大块面板组成的,我们把设计细化再拆分,用无数小零件组成大面板,还给引擎加了释放压力的液压杆,使它更符合现代工艺生产逻辑的造型。


小事成就大事,细节成就完美,我们最终在电影院看到视觉效果,背后是幕后工作人员的细节控和完美主义。

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MORE制作的特效DEMO:





告别5毛特效,中国科幻有希望了

看完《流浪地球》,观众感叹,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真的到来了。作为从业者,MORE团队的感触一定是更深的。



从前,观众都会将国产电影特效戏称为“5毛特效”,刘汉隆认为5毛钱特效是行业造成的



“制作价格低,不是说你砸了5万块钱做5毛特效,那是被骗了。5毛特效不仅仅是特效公司的事,出于片子的预算考量、前期配合,其实是整个工业体系能力的表现。后期做的好不好设计到绿幕、前期镜头拍摄、道具、场景、光影配合。这块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。”


于淑表示:“视效制作在整个电影产业链里面都是属于比较小众、新的产业,市场需求量很大。规范没有像好莱坞那么成熟,从院校开始有很成熟的培训体制,很快带入到产业链里面。预算不够、前期生产流程很多环节是缺失,这些都是国内电影后期制作遇到的主要问题。”



幸运的是,行业正在慢慢好起来。刘汉隆说:“现在国内很多大片已经用到虚实拍摄、后期前置,以后5毛特效会越来越少。”


不光是《流浪地球》,MORE也在接手更多科幻片的制作。在近期的一个项目中,他们通过捕捉真人动作制作生物角色,生物角色在毛发、动作上较国内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突破。


MORE团队告诉厂长,希望《流浪地球》把科幻类型片开拓出来,有更多人愿意做这样的项目。让市场生机蓬勃起来。希望未来慢慢地不要着眼于国外的视效大片,也能相信,或考虑国内视效团队,我们也是可以的



最后送上MOER团队对青年创作人的寄语:


跟着时代的发展,看清技术的走向,始终学习。

基础一定要打好,一个是技术基础,一个是艺术的修养造诣。后者是决定你的上限、高度的关键因素。


举报文章

新片场

评论 

还没有人发表评论,来第一个发言吧!
关闭前无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
更多

新片场

其他

联系TA
分享
在新片场 App 上联系他

新片场私信功能已全面迁移至 App 中使用,
网页上可以查看之前的消息记录。

扫码下载 App

查看历史消息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请输入您的私信内容

取消 确定

私信发送成功

接收私信功能已迁移至新片场APP,请下载新片场APP及时获取私信消息通知,不错过任何一次合作机会。

扫描二维码,立即下载APP

只有安装新片场APP才能收取私信回复,是否关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