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片全部镜头由AI生成制作完成,个人创作,请勿做商业用途。
作为传统故事片导演,我一直在关注AI视频制作对于现实主义故事片创作领域的探索与实践。从两年前Sora的樱花到现在每一次技术突破的讯息,都让我忍不住,想要参与其中。AI的视觉效果华丽呈现,观众早已屡见不鲜,但是如果换到传统电影的视听控制领域,显然在我的理解中,AI还要解决太多从大模型角度的思维方式问题,比如人物一致性,场景一致性,精准的镜头运动控制,多人物调度,摄影机运动节奏,演员的表演等等。好的电影在我的概念里分为两种,一种更像诗,通过流动的真实影像触及人未被感知的感受,另一种是通过影片背后精准的控制和观众建立引导和链接,但这两种无疑都需要导演有意识地去操控荧幕上每一个视听元素,而且务必精准,如果真的想达到和观众之间建立的心流体验,容不得出太多错。
所以其实我在此次的AI创作中,更想尝试的是,AI目前到底能精准到什么份上。于是就有了这条片子的设想。首先我之前的经验是,在无论是传统影视项目,还是AI制作,别老跟自己的弱项死磕。跟AI也一样,通过实践和学习,调研过后,目前的AI还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制作模式,比如现实类场景一致性,镜头调度,多人对话,这些问题要想落地解决,得找一些讨巧的办法,所从剧本设计上,就要避着一些坑走。然后我想起了之前在广告项目里写过的一个飞机稿,客户当时没买,但我还挺喜欢的,而且这个剧本的一些设计,还算比较好地躲开了一些AI 目前的短板。
故事很简单,一句话可以说完:一对刚毕业因为工作异地恋的小情侣,在情人节的那天买了两个城市同一时间同一部片子的电影票,过了一个遥远的情人节。
故事没什么独特的,创作逻辑上也无非就是通过蒙太奇让观众混淆时空,最后揭露,触发一个很细腻的情感连接。但恰恰是这种主要人物,分处割裂时空的结构性设计,可以允许我在画面上混淆时空上的统一性,给观众做出一个预期违背的呈现,这个其实可以让AI创作者大费脑筋的场景一致性问题上得到规避,讨了巧。然后人物一致性上,我这次发现AI有了很大进步,虽然还是有很多我出了n张图,跑了n个工作流,明明很简单,却就是做不到的人物问题,但我觉得目前阶段画面也能被原谅。而且故事中,只有两个主要人物,人物之间没有同框的交汇,这也让我避开了多人物调度场景。
————字数有限完整创作手记见下图(剧照部分)————
2025-03-25 发布